原标题:万达百货频关店 电商逼宫下的零售业前途暗淡
继今年年初的10家万达百货关店潮后,本周又爆出万达百货二次大规模调整的消息。业内心知肚明,这只是一个缩影,百货业每天都在滴血。
2013年,百货业开始出现明显下行趋势。关店、缩减营业面积、o2o转型……各式各样的自救方案开始出现,但市场却没有表现好转。顾客日渐稀落,传统百货还有救么?
“百货业完全没出路了么?不是这样的。零售未来在中国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,从长远来看,不需要担心。”当市场普遍唱衰传统百货时,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佳茜给出了相反观点。
电商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百货的冲击,但在王佳茜看来并非如此,背后的推手更多的是消费时代的变化,和百货业对此的后知后觉。
零售市场的主力消费军正在向80后、甚至是90后倾斜,年轻消费者对零售的需求和上一辈消费者在本质上存在巨大差别。对购物体验的便利性、商品的丰富度和新奇值等,新生代的要求远远超出上一代。
消费需求的变化给百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,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应对这些改变,而是反应迟缓。在过去的5-10年,他们没有先于市场变化而采取行动,这才给了电商夺下这块市场的机会,传统百货因而被打得措手不及。
“如果没有提前反应,百货业想要追上消费者的节奏就比较难了。”王佳茜认为,核心障碍是国内零售的供应链本身就比较薄弱。零售的最核心在供应链部分,所谓供应链就是用什么方式组织商品,实现在高效率、低成本、好体验的条件下,将商品转到消费者手中。
百货业态采用的是联营模式,并不是自己操盘商品,因而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。“日用品里比较重的是采买,通过供应商谈单把商品上架。对于应该选什么商品、如何做精细化的商品组合陈列、如何定价,百货的控制都比较弱。”王佳茜说。
“认清了败下阵来的原因,立刻要做的就是找到止血的办法。”而一些快赢的举措可以让百货的财报先好看起来,再养精蓄锐攒够实力打后面的转型硬仗。
快赢的举措中最行之有效的就是“挤出供应链中的水分”。供应链原来很分散,能漏掉的利益点很多。比如,将一些滞销的商品从系统中淘汰,把畅销的商品迎进来,停掉一些无效的、纯粹贴利润的促销方式等。
据王佳茜的经验,这些回血的办法一般会在6-12个月左右见到成效。
而对于百货而言,最根本的转型开始于下一阶段,提升核心供应链能力,这通常要耗时2-3年。
这一阶段需要回顾供应链的管理模式,哪些品类可以先做端到端的管理,哪些品类可以从原本的粗放采购变为尝试自有品牌,哪些又可能是需要引入境外供应链。
在变革供应链的同时,还需要在消费者洞察的基础上做门店组合的调整。比如,改变不再受市场欢迎的门店模式,对部分门店进行升级换代,关闭定位不符的部分商圈的门店等,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业态,像复合式的便利店。
需要注意的是,全面数字化是在以上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的,包括运用数字化的促销和营销手段、扫码选购与支付等。数字化应该渗透到各个环节。
“要想像国外百货一样完完全全做好全渠道数字化,差不多要五年的时间。市场需要对百货有耐心。”王佳茜表示,中国的零售商,无论线上线下,都还很分散,没有哪家真正做到了垄断地位,这个市场谁赢谁输还没有一个定论。本文来源:腾讯财经 方子